許多老茶友一聽到進口茶三個字,就像是聽到瘟神來臨一樣,台灣的傳統茶行在賣茶時跟客人教育:「進口茶有毒、有農藥」甚至以100%台灣茶來當作銷售的話術,暗地卻以進口茶混充台灣茶

這些因為進口茶被抓的人,不是因為進口茶不好、有毒,而是標示的誠信問題。台灣茶有好茶,進口茶也有好茶」且進口茶已經進入台灣三、四十個年頭了,不管是品質還是安全性是受到長時間的嚴格檢視的,且單憑外觀沒辦法分辨進口茶還是台灣茶

 

關於安全性的部分,我們先在文章開始前講述,排除大家的疑慮,進口茶進入台灣時一定要經過農藥檢驗,台灣海關也會進行抽檢越戰美軍噴灑的落葉劑噴灑於中越,而我們種植茶樹的區域為少數北越及多數南越有落葉劑殘留的地方,連雜草都長不出來,更何況是嬌貴的茶葉。

 

近幾年新聞報導不斷出現,進口茶混充台灣茶販售,也像是宣告了進口茶不是新產品,也非常安全,大家都有喝過。比較知名的事件像:農會比賽茶有進口茶得獎好事多爆出進口茶混充台灣的杉林溪茶葉欺騙消費者進行販售的方式絕對需要譴責,但這麼多事件也表示證明進口茶的品質是經得起考驗的,

關於進口茶與台灣茶的恩怨情仇就讓茶好玩告訴你!

 

目次

一、如何分辨進口茶與台灣茶呢?販售進口茶會有什麼問題?

二、關於混充問題,賣進口茶真的能獲取暴利嗎?新聞媒體用毒茶,農藥水是居心何在?

三、為什麼正名進口茶如此重要?政府對於茶產業的作為!

 

取自自由時報 (  嚴防境外茶!南投鹿谷春茶賽須簽「生死狀」 5人棄賽 )

 

一、如何分辨進口茶與台灣茶呢?透明販售進口茶會有什麼問題?

 

恕我先淺談一下進口茶的部分,進口茶已經悄悄的在我們生活中很久了!

飲料店的茶葉、平常喝的正茶球狀烏龍茶,網路上買的茶,仔細看都會發現有進口茶的影子,

但不僅僅是表面我們能看到的這些,茶葉混充的問題在台灣茶葉市場中相當猖獗

拚配有兩個部分,一是為了降低茶葉的成本,二是為了提升茶葉的風味,

小小的提一下「混充茶葉與拚配茶葉」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我們後續有機會再來詳談拚配茶葉的部分。

 

早期進口茶品質與現在相比確實是有差距的因為國外氣候、土壤環境與台灣完全不同,越南分為乾季以及濕季,而台灣是有四季之分,

種植、茶園管理的技術在當時因為剛轉移也尚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地方,所以在茶葉的品質上有一定的差距。

 

當時也有很多移株過去的烏龍茶株因為土壤環境不適合,所以種出來後又被砍掉重新種植茶葉。

未改良的十幾年前越南茶的確很難喝,這個是事實

 

除了種植技術與茶園管理之外,因為當地土壤環境的關係,越南、印尼茶品質較差的容易會有很重的「越南味」或是「進口味」

要蓋掉這種味道最簡單的方式是,在甲式乾燥機中多跑一點乾燥的時間,移除更多的水份,或使用一點焙火,把「進口味」給蓋掉,但也會讓茶有火味。

 

經過不斷由台灣師傅改良,引入新的茶廠設備,如高效熱風萎凋機、室內除濕機、空調機,使每一個製程的步驟更加完整,讓進口茶的品質越來越好,

製程技術與土壤改善後品質後,品質好的茶葉進口茶,在經過挑選後不會有「進口味」。

在標準評測中品質好的進口茶甚至常會出現超越台灣茶的表現,這造就了很常會有罵著進口茶,卻賣著台灣茶的茶商這種事情發生,因為好的進口茶也是有一定的水準。

 

前陣子也爆出過進口茶在台灣的農會茶葉比賽中得過獎,再次證明了進口茶是有競爭力的!

不管是價格還是品質,這件事件後,使之後的茶葉比賽要簽下生死狀才能報名。

那些茶商口中的進口茶爛、台灣茶好該讓我們開始反思,若真的進口茶葉品質不好、口感很差,還會有在農會比賽中得獎的事情發生嗎?

 

取自自由時報( DNA分子鑑定!鹿谷冬茶揪出5件「境外茶」)

(補充新聞:含淚道歉 神農獎得主摻境外茶混賣

因為品質的提升,已經很難由尋常的葉底、湯色、口感中輕易判斷是否為進口茶,

 

以下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澄清專區的報告內容,

茶改場成立產地辨識小組主要是多重元素分析技術,以及DNA分子鑑定技術綜合評估判別是否為進口茶還是台灣茶,
但內文中提到還是會有7%的誤差值,市場該改變「是否為品質好的茶葉、茶園管理好的茶葉了」為重點了!
台灣低海拔的山區像是阿里山的茶葉,因為成本與進口茶相比差距很大,
但品質不一定能贏過進口茶,台灣茶葉將面臨到很大的考驗。
但其實有一個小秘密因為越南、印尼的茶葉不是檢驗DNA序列,因為現在的進口茶,都是當時由台灣引枝過去,
好比說台灣人去住越南、印尼DNA會改變嗎,所以檢驗是Trace(微量元素)而不是DNA序列!

 

台灣茶與進口茶的差別
主要產地 農藥檢測 茶葉外型 茶葉香氣口感 種植成本 販售方式
台灣 依各茶商選擇送驗 無區別 高海拔較好,但產量稀少 人工昂貴 各通路、網路、農會、茶行
印尼、越南 經過報關檢驗 無區別 與台灣茶無差別 人工便宜 包裝為台灣茶進行販售,品質較差的交給飲料店

 

逛逛茶好玩的進口茶

 

二、新聞媒體用毒茶,農藥水是居心何在?混充問題,賣進口茶真的能獲取暴利嗎?

 

嗜血的媒體常會用過於偏頗的詞彙,抹黑、潑髒水給沒有由來的事情,只為了更多人關注,

進口茶也是受害者之 一,最早掛勾進口茶有農藥殘留過量的問題是在2015的英國藍的毒茶事件,

 

yahoo新聞相關報導:

「2015年4月間,國內知名「英國藍」連鎖英式紅茶飲料店,衛生單位抽驗出玫瑰花瓣原料含有11項農藥殘留,
其中4種農藥更含有世紀之毒DDT殺蟲劑的成分。
除了英國藍的玫瑰花茶先是被檢驗出有DDT等多項農藥殘留,
業者後續應加盟業者要求送驗8款茶葉,竟也驗出6款有台灣禁用的「芬普尼」農藥殘留,
讓消費者紛紛抵制,店家也只好拉下鐵門停止營業。」

雖然是因為對條索的飲料茶檢驗出農藥殘留,但品質較好、把關較嚴謹的球狀正茶也深受其害,

當時的進口茶一片愁雲慘霧,這也是進口茶檢驗開始嚴格的導火索,政府對於進口茶的食品安全更加嚴格。

先簡述一下正茶條索狀的飲料茶的差別:「條索飲料茶」是不用抽真空的,關稅也相較便宜。

「球狀的正茶」則是關稅較貴且需要真空,不然商品則會因溫度、水份再次發酵 ,導致走味。

政府在進口茶農藥檢測的相關配套是,在進入海關時海關會將貨櫃的茶葉隨機抽取檢測,

並以報關的業者自行支付相關費用,若當中抽檢農藥殘留過量則會整櫃退回並且罰款,

同時將進口商列為重度觀察名單,會加強對茶商的茶葉定期抽檢比例,造成進口業者時間上與金錢上的損失,所以進口商對於農藥的檢測是非常重視的。

 

賣進口茶很暴利?

 

台灣茶因為人力加上土地成本,所以成本相當高,加上產量也相較進口茶少很多。

因此許多台灣茶會鋌而走險,將一半的進口茶混入台灣茶,能直接降低三到四成的成本,並且維持品質,獲取暴利。

 

混充茶葉降低成本的做法其實已經是產業很多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了,但政府與消費者在沒有深入產業前不可能會知道。

進口茶成本(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肥料成本)都遠低於台灣茶,所以也有相對的價格優勢,但我們想強調的一點是「也不是所有進口茶都是好的」

好的茶葉在茶園管理很細心,肥料也下的比較足(有些茶園也進化到使用有機肥)

與沒有認真照顧的茶葉之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成本也有很大的區別,一定要經過挑選。

 

生產端的第二個弊端?為什麼要正名化賣進口茶

 

前面提到品質好的茶葉需要良好的茶園管理、施肥、人工修剪,自然成本也不低

但因為進口茶、越南茶、印尼茶在台灣的消費者接受度很低,台灣茶商在收購進口茶時會在價格的地方刁難當地的茶農,只為了砍價。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當地的茶農能賺的錢變少,則會能省則省,將巡查園的班次降低,把肥料越下越少,甚至不下肥,造成了惡性循環,讓進口茶的品質降低。

這也是我們想要正名化進口茶的原因,我們用合理的價格與當地的契作茶園收購,

並且回饋當地,使茶農可以全心全力的提供好的茶葉,讓我們能提供大家更好的茶葉品質。

也讓喜愛茶葉的朋友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品質好的茶葉,還給台灣一個乾淨的茶葉市場!

 ( 賺10倍暴利!進口低價越南茶換標阿里山 奸商庫存還有1000噸 ) 取自ETTODAY

 

這段時間一直有茶商混茶的事情爆出,被檢調單位控告詐欺,這絕對不是個案,使用進口茶的已經是茶葉界的常態了,

可是新聞媒體還是稱進口茶是黑心茶,為了謀取暴利,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可又有多少人在意事實的真相呢?

進口茶的品質、價格都是CP值非常高的,媒體卻用錯誤的資訊持續告訴大眾,告訴大眾進口茶有農藥、落葉劑。

但我們說了好幾次了,這都是茶商的抹黑手段,為的是什麼「利益」兩個字。

而各位最重視的農藥、落葉劑問題,這點請各位完全放心。

當時越戰時的落葉劑是噴灑在中越,且若有含有落葉劑的土壤是連草都沒辦法生長出來的!甚至是整叢的茶樹?!

進口茶葉的流程,當地的農民會先送檢一次,到台灣海關時會再進行抽檢,而茶好玩的茶葉還會自行送檢,

每一批茶葉都至少經過三次的檢驗!在茶好玩買的茶葉,我們可以保證,進口茶絕對比台灣茶更安全!

 

三、為什麼正名進口茶如此重要?政府對於茶產業的作為!

 

在茶好玩開始經營到現在,收到了很多消費者以及同業的支持,支持我們正名進口茶葉的這部分,

茶好玩漸漸聚集了一群玩咖們,支持我們推廣進口茶,闢謠對於進口茶的誤解,成為了我們繼續前進的力量,

但,為什麼正名進口茶這麼重要呢?

 

我們自己也當過消費者,能很深刻的體會消費者的無力感,

最終市場都會回到顧客導向,我們常常會聽到「茶葉的市場水很深」茶葉本身是很簡單的,複雜的是人,

在這個產業中我們聽過很多故事,也曾聽過就算認識了茶農還是會被騙,

也曾聽過跟固定茶商買了十幾年的台灣茶,最後被踢爆那個茶商賣的是進口茶,茶很簡單,人很複雜。

 

這些問題在現代網路資訊如此透明後還是沒有改變,

因為要判斷好的茶葉,是需要長時間且不斷的訓練才能做到的,

同一支茶使用不同的溫度、環境之下都會有些微的風味改變,這也是茶葉會被複雜化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喝了一輩子的茶可能只懂自己喜歡什麼茶葉,但不懂整個茶產業的狀況。

茶葉是一種嗜口性的產品,但那些白花的錢,我們真的心甘情願嗎?所以我們想要改變這個茶葉市場的現況。

 

最早台灣政府為了政治利益,以及穩定社會在茶葉的法規下綁定的較為鬆散,只要含有1%的台灣茶就能標示、包裝為台灣茶葉,

有聽說過中國遊客來台灣阿里山玩,以為自己買到了阿里山茶,其實卻買到了越南來的茶葉,這類不合理的事情發生,

近期政府也在各地農會舉辦朔源說明會,推廣朔源、正確的產地標示,我們也相信這是未來的趨勢。

 

 

雖然推廣、正名進口茶這條路是一定不好走的,也有聽到不少反對的聲音,

「辛苦是沒有關係的,只要是為了做正確的事情」

台灣有好的茶葉,也有不怎麼樣的茶葉;進口茶也是有好的茶葉,也有不怎麼樣的,

茶葉本身不壞,壞的是誤導、欺騙消費者的商人。

 

我們是茶好玩,是全台第一品牌公開透明販售進口茶,我們希望推廣品質好的茶葉,澄清大眾對於進口茶的偏見,只有好的茶葉,沒有壞的產地!

 

逛逛猛南烏龍

 

參考資料連結:

如何辨識國產茶與進口茶?             

 茶業改良場-茶葉知識庫           

 維基百科 茶葉 

 百科醫學 – 茶葉               

防進口茶摻混 112年起產製國產茶須有溯源標示

知名百大茶行涉「洗產地」 走私大陸茶市值破億

防外國茶混充台灣茶 茶改場利器明年上路            

 手搖飲「英國藍」爆紅後96間全倒光 

鹿谷冬茶揪出5件                             

  茶公子 – 越南茶不好嗎?

 

 

延伸閱讀

第一章:九成的人不知道的詳細製作茶葉流程以及五個評斷茶葉好壞的方法!

第二章:什麼造就了茶葉的品質?台灣茶與進口茶的愛恨情仇!

第三章:海拔、溫度、季節占了茶葉中四成的影響?高山茶除了名氣之外為什麼可以賣這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