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進口茶在台灣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隨著全球茶葉產業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促進,台灣的進口茶的數量與往年相比已經顯著增加,

進口茶在我們身邊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包括著名的茶葉產區如中國、日本、印度、斯里蘭卡、越南等,

近兩年越南也成為了我國最大茶葉宗的進口國家。

 

 

雖然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進口茶,也很常喝到進口茶,但當談及進口茶時,

還是會有許多消費者懼怕,怕有農藥、落葉劑等等,茶葉的安全性。

這些起因都是因為2015年的農藥過量茶葉事件,也大大提升政府對於進口茶的檢驗重視。

消費者希望確保他們所購買的茶葉經過嚴格的品質控制和檢測,

特別是在農藥使用方面,消費者對於茶葉中農藥殘留的問題更加關注,並希望有保障的保證。

 

一、進口茶的快速增長趨勢
二、簡述進口茶的進口流程
三、進口茶監管機制與檢測方法?
四、茶葉溯源的規則
五、進口茶與台灣茶的品質比較

 

 

一、進口茶的快速增長趨勢

近年來,台灣茶葉市場出現了一個顯著的現象,即進口茶的進口量迅速增長,超越了台灣自產茶葉的供應量。這一趨勢背後有著一系列的原因和影響,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進口茶在品質上與台灣茶葉並無明顯差異,且台灣茶的成本越來越高。

 

許多消費者對於進口茶的品質存在一種誤解。實際上,進口茶的品質與台灣茶葉相當,甚至有些進口茶品種在某些層面上更勝一籌。然而,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一些商人往往將進口茶與台灣茶混合販售,但並未充分向消費者說明這一點,也在新聞多次爆出,傷害了消費者的信任,

茶好玩也是為了正名化進口茶而出現的品牌。

 

這種混合販售的情況使得許多消費者對於茶葉的產地和品質產生了疑慮。他們往往無法分辨出商家所銷售的茶葉中到底含有多少進口茶成分,這使得他們對於茶葉的選購變得更加困惑。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進口茶與台灣茶的差異,並提供消費者有關茶葉產地和品質的重要資訊,以幫助他們做出明智的選擇。

 

二、簡述進口茶的進口流程

進口茶葉的流程包含了幾個關鍵步驟,當地的茶農寄送檢驗,通過後寄送樣板到台灣給消費者選擇,再到貿易文件和法律要求的處理,以及物流和運輸的安排,最後經過清關和檢疫檢查後進入分銷與銷售階段。

貨櫃分為40呎的貨櫃,以及20呎的貨櫃,分別為40呎:15000公斤;20呎:9000公斤,

進口的貨櫃容量
貨櫃大小 載重容量
40呎 15000公斤
20呎 9000公斤

 

 

首先會先申請報關,提報時會有提單又稱(B/L)

當我們要運送貨物時,提單是一種很重要的文件。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張特殊的證明文件,上面有很多重要的資訊。這些資訊告訴我們誰是貨物的承運人、托運人和收貨人,他們之間有什麼權利和責任。

在進口茶到台灣後,不會直接依照提單給櫃主,而是會交由海關抽檢茶葉檢驗,以下取自衛生福利部網站資料:

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近3年(102年至105年第1季)我國茶葉共計輸入2萬1,379批、約98,523公噸,依據輸入國家、輸入茶種、歷來查驗結果等風險因子,採取機動管控措施,共計抽樣檢驗5,771批(抽驗率27%),檢驗合格率達96%以上,其中217批檢驗農藥殘留不合格者,皆依規定整批退運或銷毀,未進入國內市場。
 

每次提報的商品都會有三成的機會被抽查到,為櫃主自行付費,如有要求檢驗七項則是七次檢驗的費用,且如果被抽檢的商家,在之後的運送都會被列入黑名單,瘋狂抽檢,所有當地的茶園主是非常注重農藥檢測的部份的。

進口茶葉的流程簡約的說:

1.當地茶園主送檢。

2.寄送樣品回台灣給茶商採購。

3.進櫃來台灣,海關進行抽檢。

4.約一周後檢驗通過再放關,如不通過則會銷毀或退回。

5.到台灣分發給台灣的茶商

 

許多茶葉在海關放行後到櫃主後兩三天便會分發完畢。

 

三、進口茶監管機制與檢測方法?

茶葉是台灣高經濟價值的農產品之一,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近年來也外銷至世界各地及進口,除了積極提升產品品質,台灣及外銷目的地法規的符合性也是業者必須管控的風險,其中又以農藥殘留及重金屬為最常檢測的項目。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進行了哪些檢測項目。

檢驗報告的關鍵在於茶葉廠商進行了哪些檢測項目。可惜的是,目前政府並沒有強制規定「茶葉必須通過哪些檢測」,因此具體的檢測項目取決於茶葉廠商的良心和經濟實力。

一般來說,茶葉通常進行「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的檢測;如果是人造纖維的茶包,可能還需要檢測「塑化劑」;而如果是有機茶葉,則還需要檢測「有機認證」。

其次,我們需要關注檢測結果。

當我們拿到檢測報告書時,首先應該關注的是檢測結果。一般來說,檢測結果會以檢測項目的合格與否來呈現。合格通常表示茶葉在該項檢測中未檢出有害物質或未超出相應的標準;而不合格則表示茶葉在該項檢測中檢出了有害物質或超出了相應的標準。

此外,還需要注意檢測結果中的數值。有些檢測項目會給出具體的數值,比如農藥殘留的含量、重金屬的濃度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數值來判斷茶葉的安全性。

 

最後,我們需要了解相關的標準和限制。

在檢測報告書中,除了檢測結果外,還會提供相關的標準和限制。這些標準和限制是茶葉檢測的依據,可以用來評估檢測結果是否符合安全標準。

通常,茶葉的檢測標準和限制分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兩種。國家標準是由政府制定的,具有強制性;而行業標準則是由行業協會或組織制定的,通常是建議性的。

綜上所述,要理解SGS茶葉檢測報告,首先要了解進行了哪些檢測項目,然後關注檢測結果和相關的標準和限制。這樣,我們就能夠快速了解檢測報告,判斷茶葉的安全性,並放心飲用。

請注意,以上僅為一般的檢測報告理解方法,不同的檢測項目和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在購買茶葉時,建議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並優先選擇通過檢測合格的茶葉,以確保自己的健康與安全。

 

參考於SGS官方網站

 

四、茶葉溯源的規則

因為近幾年多項爆出進口茶混充台灣茶的事件,台灣政府大力推動溯源的計畫。

茶葉溯源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追踪茶葉的產地和生產過程,以確保其品質、安全和可追溯性。

為了提升國產茶葉的商譽,確保其品質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農糧署根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的相關規定,針對茶葉的溯源資訊進行管理。

 

根據農糧署的公告,於2022年8月15日預告「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草案」,預告期為30天,以蒐集產業相關意見。該草案的目的在於防止進口茶摻混偽標為國產茶,並確保國產茶葉的品質和消費者的權益。

 

考量已上市的茶葉產品不易回收貼標,農糧署參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有關食品標示規定新制的實際執行作法,以產品產製日期為衡量基準。因此,於2022年10月27日,農糧署公告了「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及其應遵行事項」,該公告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根據公告,農產品經營者在國產茶葉流通和販賣之前,應依「溯源農糧產品溯源資訊項目及標示方式」的規定進行溯源資訊登錄和標示。

對於標示產地為「臺灣」的國產茶葉,農產品經營者須提供溯源農糧產品條碼(QR Code)、產銷履歷或有機標章等三者中的一項資訊,以維護消費者和茶農的權益,並防範進口茶葉的混充或偽標國產茶販售的情況。

茶葉溯源的規則將有助於提供更多關於茶葉的信息給消費者,讓他們能夠更加了解茶葉的來源、生產過程和品質保證。同時,茶葉溯源也將促進茶葉產業的發展,增強消費者對國產茶葉的信心,為茶葉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五、進口茶與台灣茶的品質比較

我們解釋完了關於茶葉的食品安全部分,回到也相當重要的品質部分。

進口茶與台灣茶葉在品質上並無明顯差異,甚至有些進口茶品種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水準。

這一結果得益於全球茶葉產地的交流與合作,以及茶葉生產技術的提升。

進口茶產地的茶農們通過傳統和現代的製茶工藝,生產出了與台灣茶葉相媲美甚至超越的優質茶葉。

在價格方面,3000元以下的茶葉進口茶不管是價格還是品質都是相當有優勢的,

但因為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3000元以上的台灣茶葉還是有它不可取代的特殊性。

還是回到我們茶好玩最重視的,同質比價、同價比質。

 

六、總結

以上描述了茶葉的進口流程、檢驗過程、到台灣後的下櫃,

茶好玩也有拍一支專屬於拆櫃的影片:

茶好玩將會繼續帶來更多正確的進口茶觀念,希望台灣茶葉市場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