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茶是台灣獨有的茶葉文化,是聚集茶葉商、茶農繳交茶葉作品,經由專業評審進行茶葉評鑑,是具有公信力的茶品,

會由各地的鄉農會、合作社、產銷班、茶商公會、縣政府的舉辦大小比賽,

比賽的權威性會依照報名點數(報名人數)的多寡而定義比賽茶的公信力,最為著名的有鹿谷鄉農會、梅山鄉農會。

 

屬性 鹿谷鄉農會 凍頂合作社 梅山鄉農會 鳳凰社區 阿里山鄉農會 信義鄉農會 和平鄉農會 仁愛鄉農會
報名人數 5000~6000人 烏龍2000人
金萱2000人
烏龍1300人
金萱2000人
200人 烏龍800人
四季300人
300人 烏龍600人 烏龍600人
特色 低海拔炭焙茶 低海拔炭焙茶 中海拔中焙茶 低海拔炭焙茶 中海拔中焙茶 中海拔中焙茶 高海拔焙茶 高海拔焙茶

 

 

報名人數鹿谷鄉農會5000~6000人;凍頂合作社烏龍2000人金萱20000人;鳳凰社區上限200人、

梅山鄉農會烏龍1300人、金萱2000人;阿里山鄉農會烏龍800人、四季300人、信義鄉農會300人;

和平區農會烏龍600人(只有春茶);仁愛鄉農會烏龍600人(業內消息得知最多的進口茶會報名凍X合作社的比賽)

其中鹿谷、凍頂、鳳凰為低海拔炭焙;梅山、阿里山、信義為中海拔中焙;和平、仁愛為高海拔清烘焙

 

特等獎一名、頭等獎(含排名10名)、貳等獎、參等獎,都會增加茶品的附加價值,鹿谷鄉農會特等獎甚至有到一斤30~40萬元,

再來有入圍茶葉會以三朵梅花、二朵梅花(依照不同比賽而有其他的獎項取名,例如金獎)等等的級別作為分裝,當地地區也會收購部分的比賽茶,也能提升消費動力,比賽茶的需求多為送禮,

茶商、茶農,可領回參賽的比賽茶20斤,得獎的茶進行分級包裝後,茶農可自行銷售,因此比賽茶也帶動茶農的收入。

在過去獲得鹿谷農會比賽茶頭等獎以上的茶葉,每斤價格可達1萬元以上。2010年時鹿谷農會的特等獎(冠軍茶)一斤是6萬6千元,2014年至今已漲為一斤30萬元的高價。

東方美人的特等獎更是誇張,有開價過上百萬一斤,比賽茶可以直觀的增加茶葉的價值性。

 

比賽茶舉辦的目的?比賽茶的是什麼規則?

比賽茶的特色是什麼?各地的比賽茶有差別嗎?

台灣有名的比賽茶是什麼?

 

比賽茶是由主辦單位的規定轄區之內,由茶農或是茶商繳交一定的重量茶葉來參加比賽,選出其中優質的茶品,參賽的茶葉作品不一定是要為自己生產的茶葉,跨轄區的茶葉也不在禁止之內,

比賽茶的比賽舉辦的頻率為兩次,春茶以及冬茶(依照地區為主,有些地區只有春茶)再由各地的比賽茶單位決定實際日期,

比賽茶舉辦的目的是藉著比賽的分級制度,刺激茶農加強茶園管理,熱絡茶葉的文化,

也同時持續精進製茶以及烘焙的技術,提升整體茶葉市場的品質,經有單位認證的茶葉,讓消費者對於茶葉有額外的保障,使消費者更有保障。

 

一般如果為兩千多元的烏龍茶,有獲得頭等獎、梅花等等級,價格就會瞬間上漲,

但目前的台灣比賽茶僅限於台灣的茶葉,但在過往有很多茶商、茶農,冒著台灣茶的名義使用進口茶來參賽,

所以近年來(2021)的比賽都會邀求報名參賽的茶商、茶農簽下生死狀,以保為台灣的比賽茶,為何比賽茶只能用台灣的茶葉呢?

而使用進口茶得獎的商人會在後續得到無良商人、黑心商人的罵名,不勝唏噓。

 

比賽茶的規則,以鹿谷鄉農會的春茶比賽來為大家說明,是如何進行報名、評比的呢?

一:收件

當地的茶農、茶商繳交約21斤的茶葉,寄送至當地的主辦單位,

比賽茶的主辦單位在收到比賽的茶葉後,會從中取樣一斤(600公克)的茶葉均分為三分,

當為初審、複審、展示茶樣來使用的。

二:取樣分級

比賽茶的舉辦單位會從200公克的茶樣中,取出3克作為品質評鑑分級使用,其中都會以亂數的方式去編排茶樣。

三:評鑑外觀、茶乾、茶湯、香氣、水色

比賽茶的評審會初步以茶葉外觀、茶葉顏色、茶葉均勻度、茶葉嫩度等等作為審視,

再來是沖泡比賽茶(使用杯測)茶湯色澤、茶湯透度、茶湯純淨度,品評茶葉的香氣、類型、茶種、茶葉的優點、茶葉的缺點,

再等待茶湯降為適口溫度後,開始品嘗與辨別茶湯的味道、質度、喉韻、收斂性等等的茶性,

最後則是查看茶葉的葉底,透過茶葉的葉底來觀看色澤、老嫩、均勻度、可以評判茶葉的品種以及製成是否順利。

主要評鑑為

茶葉香氣:火味、清香、清爽、發酵、甜味

茶葉湯色:厚實、柔順、甘甜、軟水

茶葉外觀:均勻、色澤、嫩度

茶湯水色:透度、清澈、光澤、飽和

外觀的透度、清澈度顯示茶葉製成的好壞,光澤為烘焙的技術,飽和度為茶園管理、下肥。

四:品評比賽茶

經過以上的所有步驟後,比賽茶的評審會將茶葉分為A、B、C、D等等級,透過交叉的多次茶葉對比,

使用評鑑杯,3g,沖泡六分鐘、靜置六分鐘,因靜置冷卻會將茶葉的好與壞的表現都顯現出來。

最後公布時間,最後大會會統一封籤,並稱為比賽茶

評審的標準為香氣30% 口感滋味40% 茶乾、葉底20% 茶湯顏色10%

(仁愛鄉農會的標準為香氣30%、茶湯30%、外觀20%、湯色20%)

除了比賽茶的特等獎為1名,像是頭等獎的比賽茶是用比賽人數的比例來分別的,所以頭等獎不是第一名的意思,而是第一%。

 

比賽茶的特色是什麼?各地的比賽茶有差別嗎?

 

比賽茶的特色為每支茶葉都會經過人工的撿枝,使茶湯更加乾淨,因為撿枝會讓茶乾暴露空氣的時間較長,茶葉會吸附水氣,進行回潤,

所以只要有經過撿枝的茶葉都會再使用不同程度烘焙來降低水含量,以免茶葉的含水量過高,造成茶葉的品質下降。

剪枝的過程約會損失30%左右的重量,1公斤的茶葉進行撿枝只會剩下700克的茶葉,所以成本也會提高,

剪枝的過程為剃除黃片、老葉、茶葉的枝梗、少了茶葉枝梗後茶葉的含水量會更低,黃片因茶葉纖維太多,會影響茶湯的味道。

撿枝的目的是茶葉的枝梗過多,水分會使茶湯混濁,味道比較不乾淨,因為茶葉的含水量降低,也同時可以增加茶葉的保存時間。

像是鹿谷鄉農會的比賽茶是經有焙火的,是一般的焙火茶,而仁愛鄉農會的比賽茶過火的目的是降低茶葉的水分,

仁愛鄉農會的比賽茶還是專注於茶葉的質度表現,鹿谷鄉農會則是比賽茶的茶葉烘焙技術。

各地的比賽茶都會因為當地的比賽習慣不一樣,而會有差異。

民間單位、茶商公會的茶葉比賽多為12月尾端,因前面報名其他較知名的比賽沒有獲獎,再去報名較少人參加的比賽。

 

台灣的茶葉競賽,已經行之多年,而在產業中所在的位置和所產生的作用已經非常成熟與完整了,

台灣的茶相關比賽,大多落在不同地區的茶葉比賽,比的是茶葉成品的品質優劣,

因為參加比賽茶的組數越來越多,而產生特等獎的茶(第一名)越來越高價,常常聽到冠軍茶飆升到一斤三、四十萬的高價,

而因為各地的鄉農會、茶商單位都會舉辦比賽,所以也是著名的比賽茶頭等獎才會有相應的價值,

許多茶商、茶農會標示頭等獎,但其實是某個不有名的茶葉單位舉辦的頭等獎,無法辨別。

但只有這二十台斤的冠軍茶能賣到如此高價(一個參賽作品只有二十斤的茶葉),而且賣完就沒有了,

進口茶出現於比賽茶且也得獎的新聞在網路上搜尋都有辦法找到,我們也要反思,

茶葉要看的是茶園管理、茶葉的製成,而不是看產地,為什麼品質好的進口茶就不能比賽?還要被告詐欺呢?

補充新聞:DNA分子鑑定!鹿谷冬茶揪出5件「境外茶」

鹿谷鄉農會冬茶賽繳茶4930件 特等獎12日放榜

嚴防境外茶!南投鹿谷春茶賽須簽「生死狀」 5人棄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