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你一直泡不好茶,問題可能不在茶,是你水選錯了。
很多人愛用 RO 純水、開水、甚至保溫瓶燜茶,結果香氣全泡掉。水的硬度、TDS 值、礦物質含量,通通影響茶湯香氣與口感。
這篇就來破解錯誤觀念、講清楚泡茶該用什麼水,讓你從「泡出味道」,進階到「泡出層次」。
而 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 則是「總溶解固體量」,代表水裡溶了多少東西,單位通常是 ppm。這個數值可作為水質濁度、礦物質含量的參考,TDS 太高可能壓制茶香,太低又沒辦法帶出茶味。
所以泡茶的理想用水,不是越純越好,也不是礦物質越多越棒,而是要落在軟水、TDS 適中、微酸性 pH 的黃金區間。這樣的水,才能真正把茶葉的香氣、色澤、滋味泡出來。
水的種類 | 定義 | 來源 | 味道 | TDS 值 | PH 值 | 備註 |
---|---|---|---|---|---|---|
瓶裝水 | 經過過濾或其他處理程序後,以塑料瓶或玻璃瓶裝裝售的飲用水 | 自來水或地下水 | 因品牌和來源而異 | <50 ppm | 6.5 – 7.5 | 純水不建議泡茶,無礦物質不容易沖出茶葉滋味 |
純水 | 經過過濾或其他處理程序去除所有雜質的純淨水 | 自來水或其他水源 | 無味 | 0 ppm | 7 | 純水不建議泡茶,無礦物質不容易沖出茶葉滋味 |
礦泉水 | 來自地下水源的天然礦物質水 | 深層地下水 | 因品牌和來源而異 | >250 ppm | 6 – 8.5 | 有些地區的水質較硬,須注意 |
山泉水 | 來自山區或高山的天然泉水 | 山區或高山 | 因品牌和來源而異 | <50 ppm | 6.5 – 8.5 | 須注意是否有汙染水源的問題 |
泡杯好茶必先試水,水質的差距會直接影響茶湯的香氣、顏色、品質,對於茶葉來說,就像是魚與水一樣缺一不可,許多朋友都以為茶葉買了好茶就能沖泡出好的味道,水與沖泡茶葉的技巧是好喝與否的關鍵,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越簡單東西其實越是複雜,水也是這樣,雖然無色無味,但其中卻有很多學問,組成多變,不同地區、來源的水源都會受到土壤、地理環境、氣侯而有不同的組成,一般來說水的來源會分為自來水、地下水、礦泉水、山泉水、純水、天然水…..等等,軟水的口感柔順甘甜,是我們一般認定的好水。
一般來說評測水質硬度的標準為TDS,TDS的單位以mg/l或是ppm來呈現。
硬水與軟水的區別是其中含有鈣、鎂、鐵、等可溶性的礦物質含量多寡,水中的鈣、鎂含量在120mg以下我們皆會稱為軟水(也有人會稱60mg以下為軟水)。
北部的水的總硬度約在80~160mg屬於軟水,到中部越往南部水質的硬度越高,甚至有地區的礦物質含量達到600~700mg,宜蘭、花東的水質也是屬於硬水。
除了可以使用TDS筆檢測水的硬度之外,也可以上自來水廠公布的數據檢測報告中,判斷目前家中的水源的硬度是多少,
泡茶的水則是需要軟水,但不能為完全的純淨水,因為茶葉需要有礦物質才能將茶葉的內容物沖開,礦物質之外,泡茶的水為非鹼性的比較好。
pH值影響最大的是茶湯色澤,當pH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達到7時,茶黃素就容易氧化。
軟水和硬水是指水中所含的礦物質含量不同。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和鎂等礦物質,而軟水中這些礦物質含量較低。TDS是總溶解固體物的縮寫,是指水中總共溶解了多少固體物質。茶葉和水的關係非常密切,因為水的品質會影響茶葉的風味和質量。
茶葉需要用水來釋放茶葉中的化學物質,包括茶葉的香氣、味道和色澤。茶葉中的化學物質需要在水中溶解,所以水的品質對於泡一杯好茶非常重要。如果水中含有過多的礦物質,茶葉中的化學物質就不容易釋放出來,影響茶葉的風味和口感。因此,在泡茶時,使用水質較好的軟水是比較好的選擇。
項目 | 軟水(TDS 30–120 ppm) | 硬水(TDS 300+ ppm) | 純水(RO 水 / TDS ≈ 0 ppm) | 礦泉水(依品牌不同) |
---|---|---|---|---|
礦物質含量 | 適中(鈣鎂微量) | 過多(鈣鎂鐵含量高) | 幾乎為零 | 視品牌決定(有鈣鎂鉀) |
茶湯風味 | 清香甘潤、層次分明 | 易苦澀、澀重壓香 | 淡薄扁平、香氣釋放不足 | 可增加茶湯厚度與口感 |
適合茶種 | 青茶、綠茶、烏龍通用 | 重發酵紅茶較不易壓制風味 | 不建議泡茶 | 選擇礦物質適中的品牌最佳 |
安全與穩定性 | 高,建議使用濾水器過濾自來水 | 北中南區域水質落差大 | 穩定但不推薦長期飲用 | 須確認品牌礦物組成 |
建議使用方式 | 家用濾水器、瓶裝山泉水最穩定 | 不建議直接泡茶 | 可加入微量礦物質調整 | 波爾、依雲等茶友常用推薦 |
我們整理了幾項水源,來比較一種的水源比較適合泡茶,分別有自來水、純水、山泉水。
來做各項的比較,
瓶裝水通常是經過多次過濾和處理的自來水,因此水質比較穩定,
不會對茶葉的味道產生太大的干擾,所以泡茶效果還算不錯。
純水是去除了大部分雜質的水,但也去除了水中的礦物質,所以泡茶的時候容易失去一些風味。
如果用純水泡茶,建議加入少量的礦物質,例如海鹽或岩鹽,以提高茶葉的風味。
礦泉水通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為茶葉提供更多的風味和滋味。
不過,礦泉水的礦物質濃度和種類因品牌而異,所以建議選擇含鈣、鎂、鉀等礦物質較多的品牌。
自來水是最多人使用的泡茶水源,也是現代都市進步的一種象徵,自來水是經過自來水公司處理過、消毒過後的水源 ,因輸送水源的方式多為鐵製的水管,水在運送之中會包含較多的鐵質,如果為水管較為老舊的地區,有可能使會茶湯呈現褐色的外觀,而為了消毒的氯化物,又會與茶葉中的物質發生作用,使茶湯有苦澀感,建議使用自來水泡茶時可以在滾水時讓水沸騰久一點,或是放置一兩晚後,讓氯散去,減少之中的異味,讓茶湯更乾淨,建議日常泡茶還是避免選擇金屬離子含量較高的水源泡茶。
經過過濾器後的純淨水,屬於中性的水,雖然水的口感比較乾淨,但因為水中的礦物質都被過濾給過濾掉了,缺少水中的礦物質,沒辦法將茶葉的特色給沖開,還是建議要使用含有礦物質的水源來進行沖泡,如使用無礦物質的水會讓茶的尾韻較淡。
山泉水的主要來源是降雨、透過土壤與沉積岩經過滲透而成,較容易受到天氣影響,如有暴雨、颱風等等都會影響山泉水的品質,其中因為滲透的關係,含有礦物質,山泉水也是許多泡茶人最愛的水源,但其實使用山泉水來泡茶的品質會比較不穩定,再來使用山泉水時一定要注意汙染、寄生蟲、感染等等的問題,需要煮沸後才可以使用山泉水,如擔心健康的問題,也可以使用國外的進口山泉水瓶裝。
每一支的茶葉都會有不同的水溫來沖泡,用大家最常見的綠茶、青茶、紅茶,來為各位介紹,
大方向的概念則是條索的茶葉,需要使用70~90度的熱水,不能使用完全沸騰的水,
水的溫度不同也會讓茶葉的顏色、香氣、口感也差異,如果溫度過高有可能將茶葉燙熟,導致茶葉散出苦澀的茶湯,
使用沖泡的溫度越高,會使茶葉的釋出內容物速度提升,而越低則反之,所以如果買到苦澀味較重的茶葉,也可以使用水的溫度來進行調整。
綠茶:70~80度
鮮採的綠茶嫩芽、會製成綠茶、白茶、黑茶,大約使用70~80度的水來沖泡,如使用太高溫,則會讓原本的鮮甜度降低。
條索紅茶、東方美人:80~90度
條索狀的紅茶因為未經揉捻,所以茶葉較容易燙熟,如果水溫過高,會讓紅茶快速釋出內容物,使苦澀味更加明顯,
建議在燒開熱水後將沸騰的水放入茶海,進行降溫後再來沖泡紅茶。
球狀紅茶、球狀烏龍茶、貴妃茶:100度沸騰
這邊建議讓熱水進行第一次沸騰後,再打開熱水壺進行二次沸騰,大多數的球狀茶葉、烏龍茶都適合這個水溫,因為經過揉捻後,如果水溫不夠,會無法將茶葉沖泡開來,浸泡過的茶葉整個會縮起來,茶香、茶湯的表現也會少了一個味道,建議一定要使用完全的滾水來沖泡茶葉。
❌ 礦泉水越濃越好?
礦物質太多會壓制茶香,還可能讓茶湯苦澀、顏色偏黃。泡茶要選礦物質適中的「軟礦泉水」,不是越多越好。
❌ 所有茶都用 100°C 泡最香?
錯,高溫會「燙熟」茶葉、釋放苦澀。綠茶與青茶反而適合 70–85°C,水溫不對會毀掉整壺茶。
我們自己在店裡泡茶時,真的親身感受到「水差一點,整杯都走味」。
有一次我們出外活動,現場泡給客人喝,結果怎麼泡都覺得味道不對勁,後來才發現他們用的是飲水機的純水——那一刻我們真的意識到,就算是泡了 50 年的老茶客,也可能在「水」這關踩到坑。
這篇文章就是希望幫更多人避開這種錯誤,一起喝到真正好喝的茶。
如果你也想學習正確的茶葉知識,或希望有人幫你推薦適合你的茶,歡迎來找我們茶好玩:
📞 電話:04-22990729
💬 LINE 官方帳號:@TEAFUN